鹧鸪中文网 > 悬疑 > 明末:崇祯你先别登基容我诈个尸 > 第355章 本王把女儿许配给你都成!
    被人质疑自己买不起船,李倧感到了满满的扎心!

    他有些不甘的反驳道:“这船成本很高?”

    计青嘿嘿一笑:“大王,成本这东西,那是对大明来讲的。”

    “您见过有谁卖东西是按成本价出手的?”

    “还有,您真以为只买了船就可以了?”

    “不是下官看不起朝鲜的渔民,给他们这么大的船,纯属浪费!”

    “因为你们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渔网!”

    “下官悄悄跟您说一句,就那福船上用的拖网,一张的成本都得三十两银子!”

    “而且,最多只能用上一个月!”

    李倧闻言直接倒吸一口凉气。ъitv

    三十两银子一张渔网?

    开什么玩笑!

    三十两银子都能买多少鱼了?

    而且只能用一个月,平均下来,每天的成本就要一两银子。

    他不敢再想下去了,因为以他的朝鲜现在的国力而言,真的支撑不起这样的花费

    计青见他这副像死了爹一样的反应,竟然莫名的升起一丝不忍。

    他长叹了一口气,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王,其实”

    “下官倒是可以提供一条财路给你。”

    李倧顿时瞪大了眼睛,双手抓住他的肩膀用力的摇了两下。

    “什么财路,快说!”

    “只要你能让本王赚到银子,本王把女儿许配给你都成!”

    计青闻言心中大喜,刚要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就见李倧身后的两个朝鲜官员竟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

    什么鬼?

    难不成,这李倧的女儿,长的像个夜叉?

    还是说,连家都没成,就被人搞大了肚子?

    算求,不管了!

    反正这事儿不可能成,就算李倧想让自己尚他女儿,陛下那一关也未必能过的去。

    两国联姻,岂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他便把李倧的条件给抛到了脑后,指着那边正在晾晒的咸鱼说道。

    “王爷,您想想,眼下我大明在这边最缺的是什么?”

    “鱼?”

    李倧连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计青却笑着摇了摇头。

    “非也,非也!”

    “海中的鱼,多的是,有船,有网,有渔民,所以鱼这东西虽然缺,却不是最缺的。”

    李倧茫然的看着那些咸鱼,感觉自己就是一条咸鱼。

    听这姓计的意思,这个问题应该很容易想到。

    可自己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他回过头去,盯着身旁的两个官员喝问道:“你们可知道计大人说的是什么东西?”

    结果那俩人却一脸懵逼的摇了摇头。

    连点提示都不给,这踏马谁能猜到啊!

    倒是那朴国昌凑了过来,笑嘻嘻的从腰间摘下一条咸鱼。

    这条鱼,是计青送给他的,七八斤重的大黄鱼,只是腌了一下,还没经过晾晒,随手一摇,还有汁水从鱼身滴落。

    他从鱼头上用指甲刮了一下,然后把手伸到了李倧面前。

    “大王,如果下官没猜错的话,计大人说的应该就是这个了!”

    “盐?”

    李倧愕然的看着他指甲上的白色颗粒,随后便朝计青看了过去。

    “计大人,是盐吗?”

    计青笑着点了点头:“当然!”ъitv

    “这些鱼,如果不经腌制,无法长期保存。”

    “你也看到了,这才两天,就捕了八百万斤鱼。”

    “腌制这些鱼要用到的盐巴可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从国内运来一是路途遥远,二是这漫漫海路,谁也不确定什么时候会起风浪。”

    “所以如果朝鲜能给大明提供腌鱼的所需的盐巴,再加上价格公道的话,我相信,陛下应该会同意的。”

    李倧听完没有说话,而是在心里默默的盘算起来。

    按照他所了解的,腌鱼是个很费盐的事儿。

    一斤鲜鱼差不多要用掉一两盐!

    也就是说,这两天捕回来的八百万斤鱼,光腌鱼就用掉了八十万斤盐!

    他虽然不清楚大明的盐价,但是这不重要!

    这里是朝鲜,一圈儿都是海,海水又没什么成本!

    朝鲜多山,木柴可以随便捡,这也不用花钱!

    那些百姓只要有口吃的,让干啥干啥

    想通了这些之后,他对计青的态度比之前变的更加亲切了,直接伸手揽住了后者的肩膀,一脸期待的问道。

    “计大人,本王想知道的是,如果朝鲜能提供盐巴的话,大明能出到什么价格?”

    计青哪里知道朱由校能给到什么价!

    毕竟在他接到差事出海的时候,也没想到自己会把这事儿搞出来。

    如今话赶话说到了这里,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聊。

    “这一点本官也不能确定,但是我能告诉你的是,我大明市场上的盐,有青盐和粗盐之分。”

    “价格也各不相同,最便宜的粗盐,只要两文钱,而最好的青盐,却要二十文。”

    “所以,王爷心里应该有数了吧?”

    李倧听完又在心里算起了小九九。

    大明卖两文。

    送到朝鲜来,一斤再加两文的运费,应该不过分吧?

    所以,自己报的价格,怎么也得比大明的成本要低才行

    钱要赚,但不能因此让大明对朝鲜不满。

    一切,为了朝鲜崛起!

    他咬着牙,向计青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文钱!”

    “本王这就命人征集百姓煮海熬盐!”

    “还请计大人派人回去跟上皇请示一下,如果同意的话,这买卖就这么定下来了!”

    计青差点没憋住笑,一张脸红的像猴屁股似的!

    两文钱的盐,大明确实有!

    但却不是现在!

    而是景泰年间的盐价!

    就现在这个年景,粗盐都就涨到八文钱一斤了

    可这李倧,竟然只要三文钱?

    计青敢打赌,这事儿自家皇帝肯定会同意,而且还是有多少要多少的那种!

    原本就是因为不忍看到朝鲜百姓受穷,他才帮李倧想出这么一条财路,可是现在突然间觉得,这么做是不是太不厚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