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中文网 > 悬疑 > 三国之铜雀铸天庭 > 第282章 【迁都建塞;攻略太史慈】
    刘虞自绝。

    鲜于辅和阎柔等武将,没有太大的抵抗,最终在大夏的兵马下败亡。

    幽州落入夏王之手。

    消息传出,天下大惊。

    即便各诸侯早有预料,亦未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刘虞死后,余将连水花都没打起来,可见夏王之手段。

    自此,世间传有童瑶:

    升济死,咒腐儒,引狼入室不自知。

    死读书,不知藉,天下士子怨刘虞。

    假途灭虢犹在耳,又闻夏王借幽州。

    林寒命人给刘虞备以葬礼,他的仁德无错,奈何生在乱世,悲天悯人,所以他的死也没错。

    乱世不需要圣母。

    ……

    墨齐匆匆入渔阳府中,他从白檀城中被召唤而来,马不停蹄。整个大夏工匠部的学子,都跟随大军而来。

    这次改造幽州,毕竟是大工程。他能感觉到王对此次工程的重视。

    “见过王上。”墨齐说道。

    “免礼,此行让太学院学子前来,是有重事。”林寒招墨齐到身边,将一份设计图递给他。

    【皇朝宫殿建设图纸】

    这是当初灭乌桓时得到的图纸,一直在他的背包里积灰。

    现在攻入幽州,终于有用处。

    “孤要在广阳蓟县,造一座皇城。”林寒抛出重磅。

    墨齐露出震撼之色,当即看向地图。

    在幽州造皇城,意味着未来大夏,将开始入驻中原。

    好事。

    北方大漠,无险可守,兵马若是大败,皇城就被兵临城下。

    他们灭鲜卑,比灭公孙度简单,就是身在大漠,城镇矮小,无险可守的原因。

    “能造?”林寒问道。

    “完全可以。”墨齐说道。

    “好,皇城之事,交给你。还有一事,在临渝以东,建关隘长城,关隘以居庸关为标准,造天下第一雄关,取名‘山海关’,依山襟海。”

    “是。”墨齐严肃答应。

    看皇城以及关隘所在,便知道,王上志向不小,他仿佛能看到大夏冉冉升起的国运。

    墨齐领命离开,周仓入内。

    现在的周仓,是林寒‘夏王’身份的带刀侍卫,统领禁卫。禁卫此行入幽州,这足以说明,王上准备将国都定在幽州境内。

    “元福,今日起,以黄巾力士练帝卫。”林寒拿出《帝卫》,交给周仓。

    这个天级特殊兵种功法,同样是灭乌桓奖励所得,在他这里压箱底太久,准备派上用场。之前禁卫修炼的都是黄巾力士,现在兼修帝卫,更加威严。

    看到《帝卫》,周仓大喜。

    仅仅一部功法,足以说明很多信息。

    王上准备称帝。

    “是。”

    周仓郑重接过《帝卫》,如获至宝般收起。

    此行,马元义同样前来。

    大夏众臣,一举迁入幽州,众人皆是无比欣喜。

    迁都之事,没有任何人反对。

    他们本身就是汉土出去的百姓,因为汉帝昏庸,起兵失败方才逃难,如今归来,名正言顺。

    刘虞旧部齐周等谋士,属于人才,林寒并没有杀。

    大夏缺内政人才,齐周等人虽然有些问题,但临时可用。

    林寒将他们交给马元义和张饶等人。

    马元义作为黄巾起义的谋划者之一,又在大夏身居高位主持朝政多年,处理齐周等人,简单至极。

    给他们管理权,不给他们兵权,只用于负责处理政事的工具人。

    幽州入手,林寒迅速引大夏人才进来,按照大夏的模式,着手改造。

    北方彻底安定,大夏入幽州,拿到建设国都的好地方,只要给足够的时间,他日,他们能一举入中原。

    林寒将众人工作分配安排后,大夏百官开始准备定都事宜。

    而此时,前往青州锦衣卫也回来,根据被公孙度一同俘虏前来的太史慈友人提供的地址,锦衣卫顺利找到太史慈家中。

    以太史慈的名义,将太史慈的母亲‘请’到幽州,林寒将她安排到府院中落脚。

    “大娘,子义前日有事外出,托我先行照顾于你。”

    “好,好嘞。”太史慈母亲笑着点头,打量林寒说道:“敢问壮士姓名啊?”

    “我名林寒,大娘可叫我阿寒。”

    “好,子义有你如此丰俊的好友,真是难得,麻烦你了。”

    “不麻烦,大娘,你且安心住下,子义办事归来,会第一时间来看你的。我安排下人照顾你,有事可使唤下人。”

    “这可使不得。”太史慈母亲不习惯说道。x33

    “无事,我受子义之托,必然要照顾好大娘。”林寒说道。

    太史慈母亲到来,林寒就不怕他不降,实在不行,他再出杀手锏。

    次日,林寒再来,陪同太史慈母亲出门,欣赏渔阳城中集市。

    “大娘,公孙度刚败亡,夏王入主幽州,百废待兴。大漠之外牛羊粮食入幽州,现在百姓还算安居。”林寒介绍说道:“孔融兵败,子义为公孙度所俘,幸得夏王,方才被救。”x33

    “我让子义感恩情,报之于孔融,孔大人仁慈,不曾想被公孙度所击。”太史慈母亲感叹,同样心有余悸。

    “现在公孙度败矣,子义已无事,不日将可与你见面。”林寒说道。

    “好,好。”太史慈母亲露出慈祥笑容:“阿寒,子义此次出门,是为何事?”

    “夏王初入幽州,准备于蓟县建国都,子义被派往蓟县,帮忙管些琐事。如今子义在夏王手下,他日必定能建功名。”

    “夏王啊?”太史慈母亲不解其人。

    “对,夏王乃中原人士,见中原纷乱,难民无数,便北上讨伐乌桓、鲜卑、高句丽等胡人,建立大夏。收留中原逃荒,逃难而来的难民流民,建设城郭,开良田。如今再回汉土,希望能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

    林寒说着,自己有些不好意思。

    自卖自夸的味道,感觉很不错。

    “哎呀,这天下战乱,确实苦。”太史慈母亲叹息说道。

    “现在不苦了,大夏子民都有自己的良田,粮食都足够,不会挨饿。”林寒说道。

    “希望如此。”

    太史慈母亲笑着点点头,在林寒的陪同下,闲逛在集市中。

    一月有余,林寒每两天就会前来,陪太史慈母亲闲聊,逛集市。太史慈母亲经一个月的居住,还有旁人的介绍和了解,逐渐融入到周围的生活中。

    这一个月,林寒尝试再收服太史慈,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但他并未告知太史慈,他已将他母亲接过来之事,以别人母亲相要挟,这事挺缺德。日后未必会尽心尽力帮助自己。

    复两日,林寒再到太史府,却见太史慈母亲坐于院中,愁眉不展,见林寒到来,方才露出勉强笑容。

    “阿寒过来啦?”

    “嗯,今日有空,方才见大娘愁眉,是有烦心事?”

    太史慈母亲迟疑,欲言又止。

    “大娘,你尽管说,有难事我帮你解决。”

    “哎,是子义之事。阿寒,多日来,我知你待我甚好,但不曾见过子义一面,也没听旁人提起过。是不是子义出事,托你照顾我这老身?”

    太史慈母亲终于问出心中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