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中文网 > 历史 > 北宋小商户 > 第497章 生平仅见
    为什么这支义学新军可以从众多军营中脱颖而出,成为例外中的例外,答案显而易见,你只要站到新兵训练营的教场上,往下面列队的新兵军阵看上一眼,一切就都真相大白了。</p>

    那是一种从所未见的纪律,八千多个新兵,你只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一个人影子。</p>

    连一向不苟言笑的杨继业,都由衷地赞了一句当为强军。</p>

    本以为,像之前的水军那样,又领到了一帮子水货的杨继业,在第一眼看到这群潮气蓬勃的年轻小伙子时,就知道自己捡到宝了,而且是瑰宝中的瑰宝。</p>

    久经沙场的宿将,一眼就能从这些新兵蛋子身上看到一股极为少见的朝气与坚忍,以及难以置信的自律与自信。</p>

    因此,便也放下了之前的些许不满,毕竟一直都把训练新兵的任务撂他头上,心里终归是要有些不舒服的,但这次的确是例外,这支新军,绝不简单,好好调教一番,绝对会是一支叱诧风云的无敌铁军。</p>

    果然义学新军在之后一个多月里的表现,也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随后为了把这支新军的潜能彻底挖掘出来,尽快让他们具备上战场作战的能力。</p>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为了抓住这打熬胫骨的绝佳时机,之后老将军更是数次上书,为新军批来了足够的训练经费,开始全身心地投入精力,细心雕琢这块意外得来的瑰宝。</p>

    当王浩来到新兵营的时候,看到的,正是这帮新兵蛋子们顶着烈日在教场上提枪列队刺草人。</p>

    教场正前方的点将台上,小六他爹也正端坐在木椅上,一脸严肃地晒着日光浴,看到王浩前来,也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只是侧目点头,表示已经打过招呼了。</p>

    顶着烈日与杨继业一同在木台上看了一会同学们的刺草人表演,顿感无趣,这样刺能刺出朵花来,战场上的敌人,又不可能是草人。</p>

    王浩虽然不懂带兵打仗,但怎么说也当过两年的兵,也参加过大半年的基础训练,对如何列队,如何训练体能,还是有点新得的。</p>

    义学出来的学生,能把列队站得如此标准,说到底,也是他们的王教授教给调教出来的。</p>

    不过就像之前说的,在义学里站军姿走队列,主要还是培养同学们的纪律性,与战阵上的列队还是有很大不同。</p>

    战阵上讲究一个阵型,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方阵,更贴切的说,应该是压根就不是一个固定的阵型,而是经常变来变去的,有点像校运动会时表演的那种列队,一会这样一会那样,花哨而不实用。</p>

    另外,在王浩看来,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干架的时候,最考验的,还是一个人的体能。</p>

    除去最开始接触时的那一刹那,之后的对战,战技战术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最终拼的,应该还是体能。</p>

    穿着一身厚重的甲衣,手里拿的,又是十几斤重的冷兵器,一般人,最多十几分钟干下来,差不多就已经大汗淋漓太阳穴猛跳了。</p>

    力气使完了,不但战斗力会直线下降,包括观察力,警惕性,以及与战友的组织协调配合能力,都会直线下降,所以拥有足够的体能,才是一场战斗能不能坚持到最后的关键。</p>

    所以看到此时的新兵蛋子们一个个提着长枪顶着烈日在教场上刺草人,王浩见之,有些不以为然。</p>

    “你有意见……?”</p>

    王浩的神情,自然也逃不过端坐一旁的杨继业的眼睛,在王浩第七次抬手抹去额头汗珠的时候,杨老将军终于发话了。</p>

    “岂敢……小侄怎敢有意见。”</p>

    王浩闻言,急忙出言掩饰。</p>

    “入帐续话吧……”</p>

    杨继业淡淡开口,说罢就离座起身,朝着教场边上的中军大帐行去。</p>

    其实大帐中更加闷热,还真不如去营内找棵大树避避暑,可附近似乎也没见什么大树。</p>

    于是只好忍着闷热,与杨继业一道钻进了这烈日底下暴晒了大半日的闷热帐篷。</p>

    待得片刻,看着不停抹汗的王浩,杨继业也有些过意不去,终究只是个四体不勤的文官,吃不得这些苦,于是又命令手下把营帐四周的几块帐子给掀了起来。</p>

    如此一来,密封的营帐,一下子成了通风透气的凉亭,内里的空气,也都瞬间清新了许多,微风入内,顿觉神清气爽,被不断挤出毛孔的汗珠,也在微风的轻抚下给收了回去。</p>

    “多日未见,杨伯伯身体可好?”</p>

    在三哥家待了差不多三年,此时的杨继业,黑里透着亮色,异常醒目。</p>

    “嗯……你今日所来何事?”</p>

    杨继业淡淡嗯了声,就当是回答了,随即转移话题,问起了王浩此行的目的。</p>

    “没别的事,就是过来看看,怎么说这些新兵曾经都是我义学的学生。”</p>

    杨继业闻言,抬头瞅了王浩一眼,心说你小子也太能套近乎了,这些新兵曾是你义学学生不假,可这都是几年之前的事情了,而且有不少新兵,还不是你五里坡义学出来的,另有不少新兵,也就在你那破义学待了一两年,认了几个字而已……</p>

    “杨伯伯以为这些新兵如何?可堪一用否?”</p>

    “老夫半生戎马,阅兵无数,此等好苗子,还是生平仅见。”</p>

    能从杨继业口中听到这样的赞誉,当真是不容易。</p>

    “即是好苗子,为何让他们刺草人?”</p>

    “哦……?你又有什么想法?”</p>

    杨继业闻言微微一笑,不过这可没有轻看戏谑的意思,这小子虽然鬼主意多,想法离奇,但有些见解还是很独到的,就像之前在岭南训练水军时捣鼓出来的那个大铁环,对调教水军的平衡感,确实有意想不到的效果。</p>

    “杨伯伯不妨多注重彼此协调配合作战的能力。”</p>

    “此话怎讲?”</p>

    “就模拟真实战场对阵的环境,将新兵分成两队,彼此对抗。”</p>

    说白了就是实战演习,把稻草人换成活人,以两军对垒的形式组织训练。</p>

    杨继业久经沙场,对战阵的各种对战场面了如指掌,相信他一定能模拟出一个最真实的战场环境。</p>

    这种训练方式,对其他军营的将卒可能不太合适,但用在义学新兵身上,肯定是没问题的,因为那些小伙子身上最大的优点,又是纪律性。</p>

    即便是数千人的实战演练,也不会造成场面混乱,难以控制的情况出现,而且每个人都能说会写能识字,对战术安排,也能有非常高的领悟能力。</p>

    对于这样的好苗子,肯定不能按照传统的训练方式去培养,有道是因地制宜人尽其用嘛,好苗子不但需要常理之外的配给,更需要科学有度的培养才行。</p> )http://www.123xyqx.com/read/0/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