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中文网 > 历史 > 北宋小商户 > 第339章 红色记忆
    因着同姓的关系,王大富感觉和大司农特别聊得来,一路上,话几乎就没断过。

    直到到了城外的烧瓷工坊,还有点舍不得下车,王浩足足唤了三回,才把神游天外的王大富给叫了回来。

    王大富王大贵兄弟俩的工坊在苏州城城南靠近运河边的一处坡地上,四周都是良田,当初选择这处地作为烧瓷工坊,主要也是图的便宜又便利。

    商贾做事,总是精打细算的,略为隆起的坡地,总要比良田便宜许多。

    王家的烧瓷工坊除了几口瓷窑之外,其余厂房,都是清一色的红砖厂房,连石灰都没有抹。

    自从前些年轮窑出现之后,传统的青砖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这种量大管饱,便宜又实惠的红砖。

    虽然轮窑这东西目前还属于大宋官府的垄断型行业,但出产的红砖,早在数年之前就已经向天下百姓推广了。

    所以,目前的这个轮窑,也属于官窑,其实说官窑也有点不大正确,确切的说,应该是国有企业。

    基本上每个州府,或大一点的县,都会有一座小型的轮窑,打理这些轮窑的,也基本都是原来分散在各州府的厢军。

    如今分散在大宋各地的轮窑,倒是给那些厢军重新找了一条出路。

    一开始只是供州府作为加固城墙,修建水利等公用设施使用的,但后来,由于这轮窑的产转量实在太大,根本用不完。

    于是又在各州府设立了砖榷,类似于茶榷,有官府出售砖引给商贾,再由商贾把这些红砖出售给大宋百姓。

    不过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专门卖砖的商贾都是坐商,而且铺面也都就近设在轮窑厂边上,百姓们卖砖大多需要自提。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只是因为这红砖实在太便宜,便宜到只要动一下,这运费就会直逼红砖本身的价格。

    百姓们要修建房屋的时候,大多也乐意自提,图的就是便宜。

    另外,用作砌墙铺地用的水泥也是如此,能不动就尽量不动,因为这个州县运到隔壁的州县,就不是水泥原本的价格了。

    除了红砖水泥,民间还新兴起了几个全新的职业。

    除了专门砌墙的泥水匠之外,如今的沙子用量也是与日俱增,因此专卖出现了以挖沙为生的一批人。

    还有专卖挖石子的,由于这个时代还不能造出碎石机,所以现在搅拌混凝土所用的石子,几乎全是野生的。

    以往那些静静躺在溪流河滩边的野生小石子,突然成了抢手货,很多乡民,没事就会去挑两担过来,或者自用,或者卖给县里某个正在起大房子的人家。

    除了这些,百姓们还有一个很不错的赚外快的活计,那就是在枯水期的时候,去河滩里挖河泥。

    这个最初被真定府的陆知州想出来的法子,如今也早已被推行至全国。

    一到冬季枯水期,各州县就会有组织的截断某一段河道,鼓励民众去河里挖河泥,然后挑回家制成泥坯,泥坯可以拿到附近的轮窑厂换取红砖,一块泥坯换一块红砖,等于是官府免费帮你烧砖,但前提是只能挖河底的淤泥制泥坯。

    挖田里的泥是犯法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轮窑厂刚刚兴起的时候,官府就想到了这一点,但似乎也是多余的,因为没有百姓会去挖田里的泥,在百姓的心里,他们宁可住草房,也不会去挖自家田里的泥做泥坯。

    于是,自从出了泥坯换红砖这条政令之后,百姓们挖河滩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多地方,官府组织截流清淤的那段时间,几乎成了当地村民的一次盛会。

    勤劳的人们,把河里的淤泥挖起来堆在河岸边,等干了一些之后,就挑回家去,几乎是全家动员制泥坯。

    再用制成的泥坯去官窑里换来红砖,攒上两三年,就能为自己家攒出两间用红砖砌成的房子。

    一座座官办的轮窑厂,改变了很多之前想也想不到的惊喜。

    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厢军有了一条新的出路,官府因为这红砖有了也有了一条新的进项。

    把多余的红砖卖了,也有了多余的闲钱修筑一下河堤,红砖水泥都是自产的,修筑河堤水渠也不怎么花钱。

    淤积的河道截流之后,会有百姓兴高采烈地来挖走,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百姓用挖来的河泥攒出了两间红砖砌成的房子,生活质量一下子有了显着的提高。

    最后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这一条良性的生态链,近年各地发生水患的频率,相较往年,有了大幅度下降。

    而且,因为水泥的应用,即使是出现了洪灾,冲毁堤坝的案例,也在大幅度的降低。

    正因如此,在朝堂上,已经开始在讨论改造黄河堤岸的议题了,也有官员提出,用免除过税的政策,鼓励商贾们去黄河里挖沙售卖,更有官员提出了更加疯狂的想法,重新整修大宋境内的所有官道,用黄河河底的沙子,浇筑全水泥路面的官道,他这是想在大宋全境修上几万里的高速公路。

    果然,这人一旦有了余财,什么样的疯狂想法都敢提出来。

    但百姓们似乎都想着把家里的钱花在刀刃上,就连王老板这样的富商也是一样。

    看着两排裸露着红砖的厂房,王浩有点不理解,这往墙面上抹上一层水泥浆,也花不了几个钱吧?为啥都人抹?

    这一路过来,看到许多百姓的房子也是如此,几乎很少有在红砖外墙抹水泥浆或白石灰的。

    “王老板,你为何不在这厂房的外墙上抹上一层石灰?厂房的美观,也是提升品牌形象的一个重要砝码。”

    “美……美观?这个大司农有所不知呀,这红色的外墙那才叫美观呀,而且,百姓们新砌的屋子,也都是这样的,图个喜庆,所以人们又把这红砖叫做喜砖哩。”

    “喜砖?”

    王浩闻言,顿时有些恍惚,这审美,似乎与自己的审美有太大的出入呀。

    不过想来也是,古人们似乎特别钟意红色,大小喜事全是红色,新娘子的衣服是红色的,生了孩子后吃的喜蛋是红色的,中了状元穿的衣服也是红色的,家里的大门是红色的,屋子里的家具也多用红色。

    不,应该说是古往今来,华夏民族就一直都是一个喜欢红色的民族。

    确切的说,红色是华夏民族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

    甚至说整个华夏历史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

    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朱明神韵。

    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盘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中国结,高度概括着龙的传人生生不息的历史。

    而我们,也一直将自己称作炎黄子孙。

    这炎字,代表的,不就是红吗?

    难怪,这红砖一经问世,就受到了广大民众的一致热捧!http://www.123xyqx.com/read/0/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