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中文网 > 历史 > 北宋小商户 > 第239章 软玉温香
    “广州市舶司的海贸,基本都由阮氏,玉氏,翁氏及乡氏这四大家族所垄断,俗称阮玉翁乡。”

    “软玉温香?这名号响亮呀!等等,那知州叫什么来着?鲍满怀,软玉温香抱满怀!这光听名号就知道有奸情呀!”

    王浩一听这所谓四大家族的名号就乐了,软玉温香就已经够激情四溢了,再加上一个鲍满怀,这真真是绝配呐,一时间,竟有些舍不得去拆散他们了。

    这阮氏与翁氏确实是粤闽一带的大姓,形成豪族倒也不稀奇。

    尤其是阮氏一族,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早在汉末三国时期就是陈留郡名门望族,自两晋以后开始南迁至此定居,已经很有些年头了。

    乡这个姓氏虽然少见,但在广东肇庆四会一带也确实是个大姓,前世时就有个姓乡的客户,倒也有些熟悉。

    至于这个玉姓……

    “玉氏乃是广南一带的少民土司大族,势力范围甚广,实力雄厚,绝不在翁乡两族之下,不容小觑。”

    俞青山滔滔不绝,将这些天来碰的灰全给倒了出来。

    嘴上说不苦不苦,事实上这些天来俞大少爷确实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本来么,由万家控股集团的雄厚财力支持,要在这里弄个搞外贸的分公司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然而真实情况却远没有自己想的那样简单。

    在这里开设商号,做买卖可以,但大宗商品只能售给本地四大家,外地来此的行商也同样如此。

    不过人家倒也不吭你,坐商也好行商也罢,凡事大宗商品来此地贸易,都会由四大家族的人前来接手。

    除了不允许你私自出海贸易,该你赚的仍旧会让你赚,而且是钱货两清,信誉极好。

    可他俞青山的任务远不止于此呀,他是要成立一个进出口商号来的,不要要有置办属于自己的海船海员,还要开辟出一条有长远生意往来的固定航线。

    因此这个把月以来俞青山与廖掌柜两人四处打听,四处托关系,求爷爷告奶奶,希望能买到一艘可以出海的海船,以及招募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船工。

    不想却是四处碰壁,不光买不到哪怕是一艘最小号的海船,甚至连船员都招募不到一个。

    随后他又不得不动起自己打造海船的疯狂想法,然而也是不能呀,首先光这木料就是一个大难题,尤其是造海船所必须的大龙骨,就不可能让你搞到手。

    还有造船厂所需的合适船坞,也不会让你买到地,这个更难,你甚至打听不到这块地是属于谁的。

    “这样似乎也不错嘛,这四大家相当于是海上贸易的总代理,不论是行商还是坐贾,所需买卖只要与四大家族接触就行。

    价格公道,即规避了风险,又极为的便利。

    买入进口商品同样如此,只需前往四大家所设商铺进购,不但省去交涉,质量还很有保障。”

    这其实是一个挺好的模式,那什么四大家族能在这里搞的有声有色,也没听说有什么冲突,说明大家也都是很认同这一套的嘛。

    商家与商家的之间的关系处理的不错,与市舶司的之间的关系想来更是如此。

    既然是进出口的总代理,那市舶司的商税收起来定然也是非常方便的,定期找四大家族结算就行,省时省力,官商关系和谐。

    这分明是一片和光同尘的好景象呀!

    “那王教授的意思仍旧让他们这样持续下去?那吾等所谓何来?”

    见王浩不但没有对其职责,还大加赞赏了一番,俞青山一下子就糊涂了。

    不是说好了要大搞一番的嘛,怎么还夸赞起人家来了。

    “不急,咱们还是慢慢来,切不可操之过急,暂时不要去破坏这种平衡关系,把该办都先办好了再说。”

    一上来就大刀阔斧的把人家早已经分好的蛋糕剁碎,显然是不可行的。

    人家在这里经营多年,士族势力不容小觑,再说其中一家还是当地的土族,这民心煽动起来更是一呼百应。

    虽说潘大将军横扫南汉的余威犹在,但要是一上来就大马金刀的直接去挖取人家的利益,到时的反弹也定然不小。

    甚至极有可能在有心人的煽动下激起民变,真到那时,赵老大安排给自己的几千“水军”,海贼还没剿,倒是要先拿来平叛了。

    到时海贸还没搞起来,先来了个满地尸骸,自己也就该滚回汴京城了。

    “水军”,也不知道那几千“水军”头上的双引号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去掉,更不知道那水军提领是哪个老熟人,甚至还不知道这几千水军驻扎在哪里。

    看来明天首还是先去轮窑厂看看,“水军”那里去了也看不出朵花来,想来再怎么水,欺负欺负三五成群的海盗还是没问题的。

    倒是那轮窑厂那帮先行者,现在因该已经开工了,红砖水泥才是目前最急需的东西。

    此次南下,可不是单单只搞一个市舶司那么简单,而是要在珠江入海口建立一个港务区。

    这年头没有特大吨位的大商船,吃水一般都不是很深,这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新建港口也不用非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原有珠江入海口的旧港上扩建一番就足够使用了。

    天然的避风良港,场地也足够空旷,大力改建一番之后,这吞吐量翻上几番自然不在话下。

    说到港口吞吐量,这年代也没有吞吐量这个概念,大多数时候,这海船靠岸之后一停就是一个多月也是常有的事。

    卸货装货也都在同一码头完成,都是靠人的给背上去的,效率低下。

    这样的搞法,吞吐量自然也被极大的限制,将来这海贸要是繁荣起来,这样效率低下的港口,必然不够使用。

    按照计划,除了扩建港口,修建更多的驳船码头,更宽阔的道路,还要建起足够使用的木质龙门吊。

    这可是大手笔,纯木质手动龙门吊,配合一些简单的滑轮组,使用起来可能比一包一包抗着往船上装货卸货更为耗费人力。

    想想也是,本来直接从船上搬下来,用车拉走,仅仅两道工序而已,而增加龙门吊之后可能还要多一道工序,这还不包括需要大量的人力畜力把这笨重的吊车推动起来。

    尽管如此,这龙门吊也必须得驾起来,只为了大大的缩短货船装卸的时间。

    不能再让那船只占着茅坑不拉屎,区区几百吨的小木船,装货卸货的时间比一艘巴拿马级更耗费时间,怎能容忍。

    以提高吞吐量为第一原则,吞的越多,吐的越多,市舶司收的商税也就越多,很浅显的道理。http://www.123xyqx.com/read/0/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