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中文网 > 历史 > 请龙吟之天下第一帮 > 第六十三章 四季洞天
    接着,他又为李红袖逐一讲解了其中的爻辞。因几本儒家经典俱被赵惟明读的滚瓜烂熟,是以,他解释起‘易经’中的辞句又与别人颇有不同。例如:‘亢龙有悔’一辞,他解释道:亢者,进取也,龙者,至高至大也;隐喻一个人若是只知一味地过份进取,背离了中庸之道,则难免会生出令自己懊悔之事。听赵惟明讲的也似有几分道理,李红袖遂对他爱好经典之事听之任之。可一晃几年过去了,眼看赵惟明的身体已经恢复如初,他们的儿子也已经三四岁了却整日只与岛上的一群猴子玩耍嬉戏。因不愿孩子与自己一样过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两人遂将离开这里重出江湖的事提上了案头。

    可要重出江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与邪派首恶‘万仙帮’的周旋。要这‘万仙帮’一众高手,连同厉行本人在内,赵惟明自是不惧。但其邀来的帮手中有些却很是棘手;尤其是龙象法师的‘龙象功’更是让赵惟明暗暗心惊。思来想去,若要对付‘万仙帮’,似乎必须先要能压制住他的帮手龙象法师。于是,二人开始思索起了‘龙象法师’龙象功的破解之法。可一连几,却毫无进展。许是日思夜想的缘故,这清早醒来时,赵惟明脑海中忽然闪现出了那日嵩山大会时少林三神僧与龙象法师打斗的场面。龙象法师的‘龙象功’虽威猛无俦,但渡厄神僧的‘少林龙爪手’也令龙象法师颇为忌惮;再想起‘紫阳心法’中的‘呦呦冥冥,寂寥淡漠,原流泏泏,冲而不盈’之句,心中一动,遂起身下床,欲以‘紫阳心法’催动渡厄神僧的‘少林龙爪手’施用。可一连试了几次,都未能如愿。使用少林派的招式根本无法催动‘紫阳心法’的内力。

    赵惟明暗忖‘莫非这僧、道两家武学本不相容?’心念一起,顿时杂念丛生。遂无心再练。就在百无聊赖心烦意乱的赵惟明在岛上四处闲逛之时,不经意间,竟鬼使神差般地又来到了此前那猕猴偷鸡蛋的地方。此次他决心要进去一探究竟,就径直顺着洞口走了进去。洞口虽有些逼厌,但不知从哪里照进来的光亮竟将洞内景物照射的依稀可辨。行出几步,见里面并不似其他洞穴那般昏暗幽黑,赵惟明胆气也壮了起来,遂迈开大步一路向前。但越往里走,洞内却变得越发寒冷起来。到最后,竟直如寒冬气一般。情知洞内必有古怪,但算算已走出老远的赵惟明还是执意要行至尽头探查明白。甫料,在经过一个岔道之时,一条比胳膊还粗的大蟒突然从里面窜出,顿时把赵惟明惊得毛发倒竖,背上发紧。因想到定是自己的到来,才惊动了这洞中居住的大蟒。赵惟明闪开一旁后,虽暗暗加强了戒备,却未对大蟒实施攻击。

    那大蟒一击不中之后,却也并未继续攻击,只沿着洞壁逃也似地向洞外游去。待大蟒远去之后,又是鬼使神差般地,赵惟明走进了它刚才窜出的岔道里查看。谁知,越走里面光线越亮,最后竟来到了一个好似石窟一般的洞穴里面。此时的温度也好像开始炎热了起来。顾不上心中疑惑,赵惟明即开始打量起了石窟中的周遭景物。一番打量下来,却见这里除了中间的一堆鸡蛋一般的物什外,再无其他物什。此时已颇有些饥饿的赵惟明正要上前取两个鸡蛋充饥的时候,甫料,刚吃过一个,不待第二只拿起,立时一股腥臭之气迎面扑来。定睛望去,却见在墙角的暗处竟盘着一条比刚才那条还要粗上一些的蟒蛇。此刻,看它正昂首吐信,状似不忿地盯着自己。赵惟明一惊,下意识地将拿起鸡蛋的手松开。手里的鸡蛋落在地上,顿时蛋液四溅,摔的稀碎。此举无疑激怒盘在了墙角蟒蛇。只见它口中红信唏嘘更急,身体一弓,张开两对獠牙,径向赵惟明噬去。这里面空间不大,又事出突然,眼看赵惟明避无可避,就要被蟒蛇咬中之时,突然,洞外却传来了一阵虎啸之声。听到啸声,那大蟒好像得了教训一般,立时全身瘫软,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就在赵惟明颇感疑惑之时,一身穿道袍,头戴紫金冠,长眉鹤发道人悠然而至。赵惟明立时认出,他正是早前在凌云山上睡梦之中传授自己‘紫阳心法’修炼法门的那位自称赵玄朗的道人!

    遂赶紧后退半步,深施一礼道‘感谢老神仙相救之恩!只是子有何功德,竟敢劳您屡次垂青!’赵玄朗却微微一笑,抚着两绺长眉道‘你之身世,应已知晓;汝为我后代子孙,我多加眷顾与你亦是理所应当。’赵惟明虽不知这后代子孙从何起,但听赵玄朗如此,想来也断不会有错。再看他一副慈祥和蔼之态,想到刚才冷热之状,就赶紧正色问道‘敢问老神仙,此处是何去处?’赵玄朗又是微微一笑道‘此处名唤四季洞!一日之中,历经四季更替。你来时正值隆冬,现在已是炎夏;至于这两条大蟒,非但不是要加害与你,反而却是助你脱困之物!’赵惟明想想也是,自己可不就是靠吃它们的这些蛇卵才熬过那个难过的冬的么?!待想要对那大蟒道谢之时,那大蟒却早已趁他们不注意之时逃之夭夭了。少时,赵惟明突然福至心灵,垂首再拜道‘现下子心中有一事不明,还请老神仙为我指点。’‘但凡来!’赵玄朗一脸和色。见状,赵惟明也不客气,当即将自己想要携家出岛和即将与万仙帮高手周旋,欲用‘紫阳心法’内力施用‘少林龙爪手’屡次不遂之事向赵玄朗讲了一遍。http://www.123xyq.com/read/2/2657/ )